全球第一本中文版終活筆記──實用與感性兼具
透過本書,在離開的時候,能夠不留遺憾,好好去跟親愛的家人道謝、道歉、道愛、道別。
「自己的餘生如果不好好規劃,往生後家人會很困擾的。」By砂田知昭
明天和意外,我們永遠不知道哪一個會先到來。越來越多的人,趁著頭腦筋清楚身心健全時,自己規劃生前與生後相關事項:減少家人困擾的必須資訊、給家人的訊息和個人紀錄。
包括個人一生的回顧、重大醫療決定、身後事的願望與交代等,協助相關人員安心處理長輩的大小事。透過本書好好去跟親愛的家人道謝、道歉、道愛、道別。
≡≡誠懇推薦≡≡
王樂倫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系主任
丘美珍品學堂文化長
朱偉仁愛長照網路平台總經理
周桂如教授台灣長照護理學會
林春燕財團法人觀音根滿基金會創辦人
曹敬業遠見保險經紀人董事暨簽署人
陳乃菁陳乃菁診所院長
陳琬琳國際SOS醫療總監
陳錫琦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兼副校長
楊月娥資深媒體人生命教育紀念協會理事
作者序
做好【走向人生終點活動】的準備
如果你知道你的生命終點將近,你最想做的是甚麼呢?
2007年由傑克尼克遜與摩根費里曼主演的【一路玩到掛】電影(英文片名:TheBucketList),電影裡描述兩個罹患癌症末期的病人,如何利用剩餘時間來完成他們的遺願清單,度過最後快樂地的人生。
不約而同的在2011年,由砂田麻美導演拍攝退休父親的紀錄片【多桑的代辦事項EndingNote,日文片名:「エンディングノート」】,放映後在日本與台灣引起廣大的回響;導演父親砂田知昭67歲退休,原本規劃要好好開始享受退休人生,哪知道沒多久就發現已是胃癌末期。砂田先生為了不讓自己與家人有所遺憾,在電腦上,將生前要做的待辦事項逐一記錄在「臨終筆記」上,而且一項項地把它完成。
我們常常聽人說,明天和意外,我們永遠不知道哪一個會先到來。人生第一次感到人生無常的時刻,就是1999.9.21發生在集集的大地震;許多人是在睡夢中與家人再見。台灣921、日本1995年的阪神地震、2011年的海嘯是天災,2001年美國的911則是人禍。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,都造成很多人突然離去,在未預先交代的狀況下,留給後人許多傷痛與遺憾。
在研讀日本老年規劃相關報章雜誌時,總會有意無意看到【終活】這個字眼。深入研究才發現,2009年《週刊朝日》發行葬禮特刊,首先出現「終活」一詞,指走向人生終點的準備活動。2010年「終活」入圍「流行語大賞」。近十年來,終活儼然成為一門新的顯學,日本民間與官方大力推廣此一觀念。
為什麼【終活】的概念近十年來在日本蓬勃發展呢?其實從1990年代開始,由於產業結構自動化與都市化的趨勢下,日本在家庭結構、鄰里關係產生重大的改變。日本社會逐漸朝向【小家庭】【人口老化】【不婚】【少子化】前進,老年人獨居也漸漸多了起來。過去靠家人同住與鄰里互相幫忙已成過去式。因為身邊可幫忙的人變少,有越來越多的人,趁著頭腦筋清楚身心健全時,自己規劃生前與生後相關事項。
日本面臨的這些人口社會問題,台灣的情況又是如何呢?台灣在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,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(65歲以上人口超過20%)。根據國發會公布的「未來人口推估」結果,未來人口變遷趨勢包含人口開始負成長、勞動力將面臨不足、少子化、人口老化等情形。
相對日本長者藉由積極參與【終活】相關活動、講座與博覽會;談論【死亡】這在一般人或家庭聚會中,似乎還是一個充滿禁忌的話題。其實每個人不論身分地位,一定都會經歷【生、老、病、死】這四個人生必經路程,及早規畫準備,可以減少事後許多麻煩。
規劃終活的意義不僅只是【生前整理】【葬儀準備】而已,還包括如何積極度過、安排人生旅程最終的日子。
【自己的餘生如果不好好規劃,往生後家人會很困擾的。】By砂田知昭
日本人大多在此信念下,藉由書寫【終活筆記本EndingNote】,一方面做人生的回顧整理,另一方面交代生前生後事,來減輕遺憾與避免造成家人的困擾與負擔。終活筆記本的內容有那些呢?其實可歸納兩個重點:
1.減少家人困擾的必須資訊
2.給家人的訊息和個人紀錄
終活筆記本沒有固定的格式與內容,可以包括個人一生的回顧、親友資料與想說的話、重大醫療決定、失能的照護與監護權、財產的明細與遺囑撰寫、身後事的願望與交代等。當家人看到瞭解了自己的想法,能夠比較心安處理長輩的大小事。
書寫終活筆記本不需有太大的壓力,可按照自己的喜好與心情來撰寫;這裡有幾項書寫時的提醒事項:
■沒有時間限制,什麼時候想寫、寫多少,自己決定。
■不需按照順序,從您最喜歡的部分開始寫作。
■不用每一頁全寫,您可以選擇您認為需要的部分來寫。
■書寫的東西都可以再修改,可以標明更新日期。
■建議您定期翻閱,並根據情況進行修正。
■如果篇幅不夠,請自行複製添加。
■請隨意使用它,例如粘貼您喜歡的照片或夾入資料。
■您可以與家人一同書寫。
■不想被親人以外的人看到,可以放在較隱密的地方。
□終活筆記本寫的內容是不具法律效力。關於安養、緊急醫療決定、財產處理與遺產分配等重大事項,還是要簽署與諮詢相關專業人員協助,才能實現自己的想法。
本書能夠順利出版,首先我要感謝我91歲的丈人;在他失能住進安養中心後,我想把它艱苦不平凡的一生記錄下來;因此他成為本書第一個讀者,而且認真地留下一些給兒女要知道與交代處理的重要事項。再來要謝謝我的愛妻如杏,她從一開使知道我有這個想法後,一直不厭其煩的督促我要加緊腳步完成此書的撰寫。最後要感謝布克出版的俊國總編,在我第一次向他提出這本書的構想時,他當場跟我說,出這本書事讓我們有機會,一起來做件對社會有意義、有價值的事。
最後我容我引用郭慧娟女士(內政部「現代國民喪禮」編撰委員、殯喪業「禮儀師證照考試」教科書編撰,和「台灣殯喪業資訊網」的總編輯)曾經說過的一段話與讀者共勉。「走向死亡的這段路,是我們最後能為自己做決定的時候,該怎麼走、想怎麼走,這是我們最後的尊嚴,也是對親人最後的尊重。」
希望我自己與讀者都能透過本書,在離開的時候,能夠不留遺憾,好好去跟親愛的家人道謝、道歉、道愛、道別。